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“蔡公请上座。蔡公德高望重,又是华夏军校之校长,教务何其繁忙。汉卿何德何能,敢劳蔡公万里来见。诸般教导,只需一封电报,汉卿定当深思熟虑。”张学良也清楚,蔡锷虽然不是西南高官,但也是西南一员了,此番前来见自己,肯定是因为东北的战事。东北战事频传,远远超过他的预期,当下也没有多作闲话,挥退了左右,开门见山地谈起来。
“日人猖獗,在我东北连番挑起战端,是存了盗取整个东北的祸心啊。我虽无军职在身,但也心系东北。实不相瞒张少帅,此番前来东北,是为西南联治政府最高领导人张蜀生传递一些信息。”蔡锷也没有空话,如今形势紧急,张学良按兵不动,显然是被日本人的嚣张气焰摄了锋芒,有些怯战了。
“西南张总长?汉卿无能,怕是让张总长看了笑话了。”张学良不禁自嘲道,他对张蜀生倒没有什么特别的抵触情绪,在他看来,不外乎是一个强大一些的军阀,中国的形势,只是从诸多军阀变成了两大军阀,谈不上什么太大的生死阵营之分。“蔡公这一路赶到锦州,想必也听到了不少消息。日人猖獗,攻势猛烈,东北军不比西南劲旅,恐有不敌啊。”
“少帅的担忧,我何尝不知道,东北军几十万儿郎,少帅这一家之主自然是不能草率了。不过,日人进攻势头迅猛,就算东北军全线压上,东北腹地怕是也难以保存。”
“也怪我,平时松懈了对部队的要求,导致训练不足,军械不良。”还有一点张学良没说,不少部队甚至连军饷都被中低层东北军军官吃空了,这次还是东拼西凑才补齐了。总的来说,东北军上下是一团混乱,除了能指挥动部队以后,张学良实在不敢保证这样的部队面对关东军时,能有寸功。
精锐如第七旅也挡不住日军,何况是其他更差的东北军。
对于东北军存在的各种问题,身为华夏军校校长的蔡锷怎么可能不清楚,甚至军校教学中,东北军屡屡还成为反面教材。然而,这个时候,说谁的责任是不恰当的,挡住日本人,避免日人的侵略向关内火速蔓延才是正事。
“如今的局势,还请蔡公指点一二。”张学良说的是大实话,此时的蔡锷在他眼里,已经是国内的军事大家了,如今不管是他张学良还是东北军,都站在了风口浪尖,上有命令,下有情绪,中间还有亿万国人的悠悠之口。
“事已至此,东北军只有三条路。一是调转方向,大踏步朝关内撤退。二是立即进发,向沈阳一线进军,和日军比个高下。”蔡锷说道。
“无论是我还是东北军,都没有了退路,如果不战再退……至于进军沈阳,蔡公是明白人,就凭目前汇拢的东北军,怕是凶多吉少。”张学良知道,这两条路都是绝路,都行不通,“作为一名军人,我张学良也有些血性,战死东北也没有什么可怕的。但一旦这些东北军精锐葬送在关外,整个平津一带也难保了。”
蔡锷点点头,“日军锋芒太劲,东北军准备不足,南京政府也准备不足。既然如此,少帅不如驻军锦州一带,在宁远、锦州、山海关一带构筑一条新的防线。这条全新的宁锦防线如果配以东北军近二十万大军,反击日人或许有所不足,但一定能在阻止日军入关,为整个中国赢得时间。”
“扼守锦州?”张学良闻言,久久无语,目前来看,这条路确实是最应该选择的,不过,他也清楚,一旦自己选择扼守锦州,那么整个东北军在中国的时代浪潮中将再无建树,自己也将寸步难离。
是抛弃雄心壮志,誓死阻挡日军南下,还是挥军退入关内,另谋他路?
“这也是西南张蜀生张总长的意思?”
“张总长是支持少帅的个人决定的,他相信少帅一定会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。他让我向少帅带句话,只要东北军愿意构筑宁锦防线,阻止日军南下,西南可以提供一定的资金援助和军事援助。”
援助东北军抗日,在日军南下的道路上维持一支相当数量的抵抗力量,是张蜀生的意思。和原本历史上有些不同,从最新得到的情报来看,因为战事进展顺利,东北军的抵抗力度出乎日本人的想象,尤其是与东北军精锐第七旅一战沈阳后,对整个东北军的战斗力有了重新的评估的关东军,正在密谋南下。
这和历史上已经有了相当大的不同。如果不加以阻挡,而是一厢情愿地祈祷日本人不要关外,张蜀生很可能成为民族罪人。
因为在这个时代,没有任何一个人比他更清楚,日本人对中国乃至整个亚洲的野心,究竟有多大。
“军事援助和资金?”张学良有些心动了,这是他最缺乏的两样东西。南京政府虽然一而再再而三地发来抵抗电令,但却一没给枪,二不派人,三不给钱,光靠喊口号一样地催自己进军东北。
他张学良倒不是怕失败,而是到了这个田地,他很难想象,万一东北军兵败如山倒,整个平津一带,甚至是整个华北,都将陷入战火中。
“我张学良也不是懦夫,如果能得到有效支持,这场仗,我愿意和日本人打下去。只要我张学良一天不死,日本人休想大踏步南下。”
张学良也清楚,到了如今,无论是蒋介石还是更南方的张蜀生,都希望自己能挡住日本人。他也得到了情报,日人的增兵动作越来越大,关东军和驻朝鲜日军达成了某种默契,联名上书天皇,要求将大日本帝国在华利益扩大到关内……
“只要少帅能抗战之决心,张总长一定不吝支持。首批两万支步枪和120门火炮已经运抵天津,外加蔡某身上这100万元抗战经费,都将是第一批支援。”
张学良有些吃惊,暗道西南的动作好快,这九一七事件发生不过一个月多时间,他居然不但调集了第一批军火,还送到了天津码头。100万西南人民币的价值,他是知道的,绝对足够第一期防线构筑的经费了。“张总长真是好气魄。”
其实,张学良心里,是不太相信远在西南的张蜀生会真心抗日,毕竟,以如今的思维,军阀们不论大小,都是自家只管自家事,远在几千里外的事情干他何事?
也许他是一个真正的民族复兴主义者吧。
张学良不禁暗道,从各种报道来看,这个张总长确实是以实现华夏复兴、让国人富裕自强为政治口号的。
看着蔡锷递出来的那张汇票,张学良也算最终作出了决定,“也罢,此时进退不得,东北军留驻锦州,构筑防线,防止日人南下或许是最好的办法。不过汉卿无能,还望蔡公多留些时日,这宁锦防线的构筑,还要蔡公多多提点。”
蔡锷点点头,笑道:“既然方针已定,那么凡事都好办。我闲散多年,对这带兵打仗的事情也不精通了,倒是这次带的几个学生,现在人还在北平,他们都是军事方面颇有一手的人才。希望能对少帅构筑宁锦防线起到一些帮助。”
“这实在是太好了。”张学良也不傻,蔡锷毕竟是南方的说客,不可能留在东北军里帮自己,反而是这几个华夏军校的学生,虽然有南方之嫌,但毕竟是号称“国之军校”的华夏军校学生,并不算真正的西南军人。自己用他们,就不会有人闲言闲语。
而且,这个宁锦防线,他也相信是西南军方提出来的,让这些人来帮自己,也许真的能构筑一条坚固防线。
蔡锷最后说道:“西南张总长毕竟是心系整个民族的。他不但不拦阻这些学生前来东北,反而准备鼓励一些退役的优秀军官自主性地加入到抗战中来。稳固的防线,还是需要有高素质的军人,少帅对东北军的训练,也应该抓紧了。”
“多谢蔡公吉言,此事容后再议不迟。天已近午,还是请蔡公尝尝这北地的一些家常菜吧。”
“如此也好,来日方长。”
蔡锷笑道,张学良啊张学良,你父亲当年拒绝不了日本人的诱惑,如今换了你,又能长出三头六臂来?何况,如果真的不做出一些改变,光靠一条防线,怕是挡不住日本人一次大规模进攻。
不过这些都不是他需要关心的了,西南自有西南的计划,他关心的是,即将在南方上演的新一轮解放战争。
与此同时,广东沿海,一系列军事准备正在积极进行中。
他是万众瞩目的姜氏集团总裁,却偏偏爱上了平凡的她。她以为他们会幸福一辈子,却在父母离异那天,他牵着怀孕的小三出现在她的面前,居高临下的看着她。她以为他在玩她,他却对她温柔有加。你能不能,不和她订婚?她满心期待的祈求他。不能。两个字,凉彻心扉。何时艾,你竟然想忘记我?他朝她怒吼。对。她淡笑。不是说好了再见面是陌人吗?为何又穷追不舍?...
小小图书管理员穿越到秦末成为刘邦的老乡!于是,历史拉开了序幕!!当亭长斗刘邦,娶吕雉得家财。扶苏杨林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。范增羽儿,可千万不能被杨小娃给欺骗了。匈奴冒顿杨林,我可答应你三个条件。项羽它日战场相见,你我仍是兄弟!杨林我只想活下去!恭请收藏,谢谢!!书友群154221294敲门砖为本书任意一位角色的名字!...
许夷光死在了阳春三月,却连自己是死在谁手上的都不知道。有幸重来一次,她只想学好医术,护好娘亲,远离傅家。谁知道上辈子只是被侄儿缠上,这辈子连叔叔也一起来了?说起叔叔和侄儿的差别,许夷光脸红更高更帅更强傅御从二十三岁回到十三岁,最大的心愿和目标就是把侄媳妇变成亲老婆,弥补上一世的遗憾与后悔,然后,他就多了一个奇怪的爱好,听侄子傅烨叫四婶,百听不厌...
一个为情所困,一个被家所累,一笔金钱交易将两个人深深羁绊在一起。她以为心动就是爱情,携手就是一生,然而墨连煜如果没有这双眼睛,你还会不会爱我?她跪在满室狼藉的地板上,声嘶力竭,换来的却只是他冷冽的一个滚字。再次归来,她牵手一个小糯米团子,墨连煜,你和我的孩子没有任何关系。她拼命推开这个死缠烂打的男人。那就再生个和我有关系的。翻身而下。原来久别是为了更好的相遇,幸好他们的爱情一直都在...
人死后应该去哪里?天堂?地狱?不,死亡仅仅只是开始,死者长眠只是梦想,转世轮回哪有这般简单!这是血腥暴力的世界,罪恶猖狂!这是无尽疯狂的空间,文明崩坏,道德沦丧!这是一条求生之路!六个完本,从未断更...
大千之世,位面交错,种族林立,争霸路上,尸骨垒垒。猎户少年,偶得天外之地极限文明下的高级智能星云,无意间踏上了巅峰王者之路。赤月老怪,武帝战神,一拳砸死千古妖龙,万年魔主,一炮湮灭!上古血统极限科技无穷秘法,看平凡少年如何演绎不平凡人生!玄幻主,科技辅,通天路上快恩仇。...